Telegram用户们,天要塌了

对于 Telegram 的用户,这可能不是一则你喜欢的新闻。

这个号称是「全球最安全聊天软件」迎来了一次不亚于天塌了的巨变。

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 Telegram,那容我稍微展开解释一下前因后果。

Telegram 俗称电报,虽然咱们小伙伴不少人用不了,但它今年全球用户数量已经达到 9 亿多。

它的 CEO 兼创始人 Pavel Durov 认为:「归根结底,比起对可能发生恐怖主义这类事件的恐惧感,我们的隐私权更加重要。

1728371496252.png

正是创始人这种极度强调隐私保护的理念,Telegram 平台对内没有特殊的审核机制,对外也设置了难以追踪的壁垒。

因此 Telegram 上鱼龙混杂,色情信息、赌博广告、诈骗信息都是随处可见,甚至还有许多毒品交易等非法活动。

之前 ISIS 恐怖分子和一些国家的分裂势力成员也会使用这个软件进行联系、策划各种暴恐活动。

这是一个 Pavel 口中合法用户的乌托邦,也是犯罪、极端分子的天堂。

当然 Telegram 也一直面临很多国家政府的监管压力,

虽然在 2018 年 8 月,Telegram 修改过隐私政策第 8.3 条,说:如果执法单位能够证明特定用户的身份为恐怖分子,将配合执法单位要求提供该用户的 IP 、电话号码等数据。

这也是「口嫌体直」。

因为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话:「迄今此事从未发生过」(So far, this has never happened. )

所以这个软件的用户不管有没有在上面做违法的事情,都不担心自己的相关隐私、资料被泄露。

就拿之前韩国「 N 号房」事件来说,别看这事闹那么大,韩国警方通过邮件向 Telegram 发送了删除非法视频的请求,但并未得到任何回复。2-3 天后,Telegram 陆续删除了视频,之后警方多次请求平台方提供非法视频上传者的个人信息,后者依然采取保持沉默的方式。

你就说刚不刚吧?

但是打脸的来了,之前有多刚,现在就会有多软。

巨变

Pavel Durov 在 9 月 23 日也就是本周一通过自己的 TG 频道宣布,为了进一步扼止不法份子滥用 Telegram,对 Telegram 做出了重大变动。

不多,就两点,但变化很大。

1.隐私政策重大让步

Telegram 在新隐私条款的 8.3 条中清楚地写著,倘若 Telegram 收到有效的命令,确认用户涉及犯罪行动且违反 Telegram 服务条款,那么 Telegram 将会分析其命令,并可能揭露用户位址及电话号码予执法机构。

也就是去掉了之前「迄今此事从未发生过」(So far, this has never happened. )这句话,还将恐怖活动扩展至全部犯罪活动。

在之前,Telegram 官方只有在用户被确认是恐怖分子时,才会可能向当局分享用户的个人数据,其他基本是无视或拒绝,而现在,只要是犯罪活动,嫌疑犯的资料都会被交给当局。

而且 Pavel Durov 还强调,将在全球市场采用一致的服务条款与隐私政策。

那不管你在哪,只要你在 Telegram 上有违法行为,那你的资料也将被政府一览无遗。

2.专门治理搜索功能

 Pavel Durov 宣称:电报搜索是为了寻找朋友和发现新闻,而不是为了推广非法商品。过去几周,Telegram 部署了专门审核团队利用 AI 技术大幅提升了搜索的安全性,所有在公共搜索功能中已识别的违规内容已无法访问。

要知道,Telegram 搜索功能非常强大,用户可以用来搜索群组和公共频道、机器人,但不少不法分子也会利用此功能销售非法商品。

 Pavel Durov 还表示:审核团队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会使 Telegram 搜索「更加安全」。「有问题的内容」不再通过应用程序的搜索栏显示。

以后,Telegram 搜索功能只允许用于查找群、聊天和联系人。

所以你如果经常用的话,大概已经懂得哪些内容不能再搜索了。

原因

Telegram 这态度 180 度的大转变背后是不是发生了什么大事?

答案是肯定的, Pavel Durov 8月底在法国被抓,他被指控涉嫌共谋,允许非法交易、贩毒、欺诈和在他的网站上散播儿童性虐待图像,目前已经交了 500 万欧元的保释金,但还是被禁止离开法国领土。

传闻这些只是明面上的指控,真正的原因还是因为他拒绝交出 Telegram 上嫌疑犯的资料。

当然,他也承认,电报用户数量的急剧增加造成了「让犯罪分子更容易滥用电报平台」的情况,并于 9 月 6 日宣布了旨在加强内容审核的第一轮措施。比如,「附近的商家」这一地理定位功能将取代附近的人这一功能。

这算是为这一次的改变埋下了伏笔,但没想到还不到一个月,Telegram 就服软得这么彻底。

没错,Telegram 也不是法外之地。

结语

了解了这些,你应该知道这个剧变不亚于天塌了。

毕竟 Telegram 正是以其保护用户隐私和言论自由的立场而受到广泛欢迎,但如今的变化可能会极大削弱用户的信任。

其实 Telegram 走到这一步一点也不奇怪,它早就成了各国政府的一个眼中钉。

而在普通用户眼中,头这么铁的社交平台也就它家独一份了,谁能不爱呢。

可对于社交平台来说,匿名从来就不是个可靠的模式,它只会放大人性的恶,也许你一开始用是冲着它的安全性,但你迟早也会被其中无底线的垃圾诈骗广告所折磨,退不完的群,拉黑不完的骚扰信息。

没办法,这就是互联网平台逃不开的宿命,一旦用户增多,就没了最初的模样,不限于社交平台,有一个算一个,概莫如此。

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,所以提醒用电报的小伙伴,往后要谨言慎行了。